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中学课本没教你的一件事: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黄种人”

 
3711 58
发表于 2013-5-14 14:08: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吧兄弟,一起玩一起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之前玩炸弹没有金币了{:1_97:},转点东西骗金币没空看的给我点金币鼓励下啊~

简而言之,“人种”这个概念 是源于西方历史上殖民主义的伪科学,曾经带着科学的光环,并作为近代西方的知识 进入 东方世界,写进课本被广为接受。今天的生物科学早已抛弃了种族思维。

东亚人的皮肤是在近代西方人的眼睛里成为(huáng)色的,早先西方人看东亚人皮肤,是白色。


有删节,加粗、颜色是我加上的}

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黄皮肤这样的观念与词语,在今天的主流媒体、科学论著中,基本销声匿迹了。这不仅是出于所谓“政治正确”,其实主要是出于“知识正确”,因为现代科学早已脱胎换骨,抛弃种族思维了。

我年轻时,某个赶写博士论文的冬夜,在FM97.4里听了朱哲琴的《黄孩子》,那种空旷萧索的孤独感和无望感,恰好匹配了我写不下去却不得不写的绝境。“在白人的大街上,有许多蓝色目光。……在黄人的家庭里,有许多黑色目光。”歌词把白人蓝眼与黄人黑眼相比对,倾诉东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里唱道, “在那个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个黄孩子。”和唱歌时的朱哲琴一样,我听歌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自己是“黄种人”。那首唱遍中国的《龙的传人》里就有一句“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我们被教育去认知并认同自己的黄种人属性,被教育承认自己的皮肤是黄色的,尽管肉眼看我们的皮肤一点也不黄,除非是生了某种特殊的病。

这许多年间,如同周伯通努力忘记《九阴真经》那样,我们逐渐把一团又一团的教育浆糊从脑子里清除出去。种族思维逻辑下的众多概念已经不再流行了,我们知道了人种分类是伪科学,也明白了人类体质特征的差异其实是几万年来生存于地球不同环境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而已{:7_703:}在西方学术著作与公众媒体上已很难找到“蒙古人种”、“黄色人种”这样对东亚的标签了。不幸的是,这些标签及其代表的种族思维在两百多年来种族思维的受害地区如中国,却还远远没有成为陈迹。……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恰好有了一部反思种族思维的上佳教材,这就是奇迈可(Michael Keevak)的新著《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此书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变迁,考察了“黄种人”观念的起源,人种分类理论中“黄色蒙古人种”在西方科学界的定型,以及这一学说如何传播至东方并为东方社会广泛接受的知识过程,是一部有关种族思维有趣却沉重的社会文化史。

  不难理解的是,“黄色人种”的本意是指皮肤为黄色的人种。可是,奇迈可此书一个发现是,把东亚人的肤色归类为黄色,并非经验观察的结果,而完全是一种近代科学的新发明{:7_746:}十八世纪中期之前的各类西人旅行报告中,对东亚人(主要是中国人和日本人)肤色的描述多是白皙、略暗的白色、橄榄色等,绝少认为东亚人在肤色上与欧洲人迥然有别。包括旅行家、商人和传教士在内的观察者注意到,东亚不同地区的人群体质特征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比如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比起来肤色要暗一些,但这种差别与欧洲各国间的差异一样,只是深浅之别。这才是经验观察的记录。那时常常被西方观察者归类为“黄皮肤”的,恰恰是在十九世纪被纳入“白人”范围的印度人

  色彩不单单是对物理现象的客观描述,还带着各文化传统所赋予的价值与情感。笼统地说(当然只是就奇迈可所要论述的方向而言),西方传统中白色代表着神圣、纯洁、智慧和高贵,黑色象征着邪恶、污贱、死亡和野蛮,黄色则意味着不洁、低俗、病态与恐怖。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被认为与西方一样是文明社会的时候,西方旅行者看东方人的肤色是白的,一点也不黄。但随着西欧工业革命的发展,古老的东方社会越来越显得落后、停滞与衰退,东方人的肤色也就慢慢失去了被描述为白色的资格。奇迈可调查了这种转变,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观察者称东亚人的肤色近似白色但并不是白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棕色、橄榄色、灰白色、铅色,等等,总之再也不是白色了。不过,几乎还没有人以单纯的黄来描述东亚人的肤色,因为黄色的确并不是一个可以在东亚用肉眼凭经验观察到的肤色。白色被欧洲人垄断之后,如何描述东亚人,似乎在相当长时间和相当广的范围内,难以达成一致。这个问题的解决,要等欧洲中心主义继续成长,超越经验观察,由近代动植物分类学、人类学和进化论主导,才最终实现了东亚人肤色由白向黄的历史性跳跃

  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人种分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中的种族思维取代了古典的经验描述,自然体系中的人类在科学上得以分门别类。人种分类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学者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他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体系》中把人类分为四种,其中欧罗巴白种人、美洲印第安红种人和非洲黑种人都是那时已广为西方社会所熟悉的说法,只有亚洲人的肤色他用了一个并不明确的拉丁词fuscus,通常可以理解为深色或棕色。在1740年的德文译本中,这个词被译为德语的gelblich“微黄”。奇迈可认为,这是亚洲人种的肤色从各种可选择的颜色最终走向“黄色”的重要一步。而更重要的一步是由林奈本人迈出的。他在1758-1759年出版该书第十版时,把亚洲人的颜色由fuscus改为luridus,而这个词可以译为黄、淡黄、蜡黄、苍白、死一般的颜色,等等。奇迈可强调,林奈并非简单地要在白与黑两极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过渡色,他其实是在找一个暗示病态和不健康的词来指称亚洲人,因为林奈说过,植物呈现luridus颜色就意味着悲伤和可疑。

  十八世纪后期,所谓的科学种族论(Scientific Racism)里程碑性的发展来自于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Johann F. Blumenbach, 1752-1840)。这位号称体质人类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不满意林奈等人以大洲为单位和以肤色为标准区分人种的做法,转而采用体质特征特别是头骨形态分析的方法把人类分为五个种群,分别命名为高加索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美洲人种、马来人种和蒙古人种。他发明的人种名称中,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这两个词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的生命力,即使在种族思维正在被抛弃的今天,它们仍顽强地频频出现在各种科学与通俗文字里。尽管布鲁门巴哈认为肤色的分类不精确易混淆,而且他自己只专注于头骨分析,但他还是把流行的肤色分类与他的头骨分类相结合,从而出现了白色高加索人种、黑色埃塞俄比亚人种、红色美洲人种、黑褐色马来人种和黄色蒙古人种的五大人种分类法。在奇迈可看来,正是由于蒙古名称为学界所广泛接受,与该人种相联系的黄色也就稳定下来,一枝独秀,成为所有各备选颜色中最终的胜出者。从此,东亚人种就具有了蒙古体质与黄色皮肤的双重标签。

  1795年是科学种族论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布鲁门巴哈创造了“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等全新概念。之后的数十年间,尽管仍有人对如何更好地描述东方人的肤色存有争议,东亚人的“蒙古人种”属性则已普遍视为定论。布鲁门巴哈为什么采用蒙古来命名东亚人种呢?奇迈可分析,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方便的选择,也不是因为蒙古人头骨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据说这是以高加索命名白种人的理由),而是因为蒙古人是历史上最令西方惊恐的东方人,这个名称足以唤起西方对于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历史记忆。布鲁门巴哈反复提示蒙古与鞑靼的区别,他把鞑靼之名给予突厥人,认为包括鞑靼在内的中亚以及中东、南亚和北非人,和欧洲人一样都属于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则专指东亚人。

  布鲁门巴哈创立的体质人类学立即把人种研究当作该学科的全部内容,迅速把科学种族论推向极致。处在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红种人、黑褐色人种和黄色人种,如同处在黑夜与白天之间、文明与野蛮之间、完美与恶贱之间的过渡。人种之间的体质差异,不仅仅是生理性差异,还反映了道德与智力的差异。解剖学所证实的高加索人种较大的脑容量决定了白种人的智力优越于其他人种,而且浅肤色和高眉骨也与他们最高的道德水平有因果关系;蒙古人种特有的浅黄肤色和内眦赘皮,与他们生性中的狡黠阴暗、僵化死板有直接的相关性;而埃塞俄比亚人种的深肤色、低眉骨与厚嘴唇,则表明他们仍然接近于猿类。既然人的道德与智力差异取决于生理差异,那么,不仅人种之间,而且各人种的亚种之间的差异,也会指向血统的优劣之别,比如日耳曼人就比其他白人要优越得多,而对白人纯洁性和高贵性威胁最大的是白人中的犹太人和吉卜赛人。这就进一步推动科学种族论走上更荒谬、也更邪恶的不归路。

  奇迈可的注意力集中在肤色上,特别是所谓蒙古人种的肤色上。他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体质人类学家以科学研究的严谨和细致,百折不挠地投身于测定肤色的科学事业,他们设计各种方法,发明各种仪器,积累和分析有色人种特别是蒙古人种的肤色属性的详实数据。他们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初,早已深信蒙古人种的黄皮肤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如果肉眼难以看到,那是因为黄色隐藏在表象之下,只有科学测量、科学实验和科学计算才能还原黄色的真相。依据进化论理论,在人类进化的两极之间,即完美阶段高加索人与原始阶段非洲黑人之间,黄皮肤的蒙古人种代表了进化过程的一个中间阶段,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东亚虽然有过较高级的古代文明,到一定时候却停滞僵化,以致远远落后于西方。有些东亚人看上去不仅不黄,而且似乎比许多欧洲人更为白皙,那也一定是因为东亚历史上有过欧洲血统的混入……


 正如有些医学机构所批评的,至迟从科学种族论兴起以来,以种族为根据的病理分析已经成为某种本能反应,把种族、族群这类假定以血缘依据划分边界的社会单元,与某些病患的发生机理和流行范围联系起来。这种做法直到目前还颇有市场,尽管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医学杂志已开始要求作者不再以种族作为解释变量……

  每个文化体、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种族思维传统,但只有西方的科学种族论带有科学的光环,并作为近代西方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入非西方世界 。奇迈可考察了黄色蒙古人种观念在中国和日本被接受的过程,发现中国人接受此一观念更加主动,因为黄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意义(表色。情涵义的“黄色”一词是后来从西方yellow journalism转化而来的),诸如黄帝、黄河等专名的传统以及黄色的尊贵地位等因素,使中国人接受黄色人种归类并无困难,需要剔除的仅仅是西方人附加于白色与黄色的种种价值褒贬。而日本传统中黄色并无这种积极用例,因此接受过程较为曲折。奇迈可还发现,中国人最早接受这一观念并积极推广鼓吹的,是那些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或了解西方的知识分子。而对于日本的崛起,中国反西方的社会行动如义和团,西方的反应之一就是“黄祸论(yellow peril)”的出现。黄祸论虽然是针对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但历史依据却是十三世纪的蒙古西征,全然不顾历史上中国是蒙古征服的受害者,而日本也差一点就遭受蒙古征服。蒙古人种与黄色人种这两个标签结合起来,才可能推动“黄祸论”的流行。

从1972年Richard Lewontin发表那篇人类基因多样性在人群中分布比例的文章以来,以“种族(race)”这一类的标签把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与亚集团的传统分类法,开始越来越失去其生物学的依据{:7_728:}。研究者相信,人类基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比较而言,地域与族群间的差异反倒无关紧要,而且在种族与种族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根本不可能描画出有科学依据的分界线。最近有关基因与种族、基因与族群关系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类基因多样性的现状,是人类在约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很久以后,晚至五六万年前才加快速度形成的,是人类基因在个体之间、集团之间历经长久的反复交换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网状演化”(reticulate evolution),而所谓种族,则是更晚的“社会-文化建构”(socio-cultural construct)。这种“社会-文化建构”的本质,则是政治性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认识在中国社会还远远不是常识,即使在知识分子中,即使在研究历史、民族和族群问题的学者中。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的是《龙的传人》那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种族认同。正如歌里反复唱着“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明明身在东亚的写歌人和唱歌人,却用“遥远”这个词来描述自己脚下的土地{:7_714:},说明他们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种族观念{:7_718:},也主动以西方为中心点来测量和描述东亚{:7_732:}只是,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黄皮肤这样的观念与词语,在今天的主流媒体、科学论著中,却基本销声匿迹了。这不仅是出于所谓“政治正确”,其实主要是出于“知识正确”,因为现代科学早已脱胎换骨,抛弃种族思维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奇迈可这本《变成黄种人》对中国知识界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只有深入了解种族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知道种族观念、人种分类知识是多么的荒谬和危险。





~~

评论58

欢腾的小螃蟹Lv.10 发表于 2013-5-14 14:10:47 | 查看全部
好长啊{:7_751:}

PS:cd冷却中.....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solknightLv.8 发表于 2013-5-14 14:14:45 | 查看全部
所谓种族,则是更晚的“社会-文化建构”(socio-cultural construct)。这种“社会-文化建构”的本质,则是政治性的。


我居然读完了一半多....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trysagainLv.9 发表于 2013-5-14 14:14:56 | 查看全部
好长啊好长啊,是黑人写的么{:7_740:}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sgyanj_r4wLv.10 发表于 2013-5-14 14:21:21 | 查看全部
好长啊,没看完
5个金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4 14:22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zhubei25Lv.9 发表于 2013-5-14 14:23:28 | 查看全部
好长。但不够粗{:2_142:}
你去编辑帖子加粗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4 14:25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hrenLv.8 发表于 2013-5-14 14:26:41 | 查看全部
很长了,文字恐惧症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hplhyLv.8 发表于 2013-5-14 14:29:45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这么长,发晕。。。
手机党回家再看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4 14:30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zhubei25Lv.9 发表于 2013-5-14 14:32:06 | 查看全部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看了个大概。。不多说了{:2_142:}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Geass-CCLv.9 发表于 2013-5-14 15:07:26 | 查看全部
{:7_753:}  我居然只看了看头骗金币的那里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pengmingsongLv.8 发表于 2013-5-14 15:21:24 | 查看全部
我也看见神,头就大了{:2_131:}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不要节操了楼主Lv.8 发表于 2013-5-14 15:23:16 | 查看全部
貌似现在只能@好友?
谁能@coldsea

〔coldsea         + 2        感觉不对,貌似是抱着目的写的〕
人种是社会建构,这早已是学术界共识了。你可以参看中文、英文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

转文章的时候删节了一些内容,怕太长你们不看;还有,标题起得比较标题党,为的是更多的人能了解,及时清理掉过时的、不科学的、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错误知识。



科学帝初现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4 15:41
~~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mon123 发表于 2013-5-14 16:21:35 | 查看全部
好长啊,看完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abc@123 发表于 2013-5-14 17:02:42 | 查看全部
我居然看完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coldseaLv.8 发表于 2013-5-14 17:04:57 | 查看全部
无论__如何 发表于 2013-5-14 15:23
貌似现在只能@好友?
谁能@coldsea ?

从学术角度上来说是过时了站不住脚
认知总是在不断进步的
但现实中更多的是用来简单的区分人的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
尤其现在西方主流审美以古铜色皮肤为美
以前参杂着的的歧视意味也少了很多
总觉得这篇文章措辞颇有点张目正名的意味太强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0west0Lv.10 发表于 2013-5-14 17:06:15 | 查看全部
老实说,同学们都说我是白种人,因为我不黄,很纯洁{:7_755:}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0west0Lv.10 发表于 2013-5-14 17:06:55 | 查看全部
mon123 发表于 2013-5-14 16:21
好长啊,看完了

看完了交一篇500字的读后感上来{:2_106:}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kan_tonyLv.9 发表于 2013-5-14 17:08:21 来自手机 | 查看全部
我竟然看完了,套套真二
没啥建设性的话好说,就平滑地gǔn出我的帖子好不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4 17:24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不要节操了楼主Lv.8 发表于 2013-5-14 17:23:50 | 查看全部
coldsea 发表于 2013-5-14 04:04
从学术角度上来说是过时了站不住脚
认知总是在不断进步的
但现实中更多的是用来简单的区分人的自然属性 ...

你没看仔细文章哪

肤色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把人的皮肤划分为几种颜色本身就是不自然的。

人的皮肤颜色可深可浅,是渐变的,就像人的腿可长可短,从来没人把人的腿划分为20厘米以下,20厘米以上两种类型,为啥?

在西方人以生硬的、人为的人种划分人之前,他们也像很多文化一样,以衣服的颜色、生活习惯等等划分彼此的。

所以说人种是社会建构。
~~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6874110 发表于 2013-5-14 17:24:47 | 查看全部
1.“现代科学早已脱胎换骨,抛弃种族思维了。”伪科学不多说,自欺欺人。

2.“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并不是以西方为中心点来测量和描述东亚,而是在台湾人眼里很遥远,因为两岸对立,回不来,只能梦里游。看来以后博士可以和砖家叫兽一较高低了,莫非天朝特色三贱客?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淘宝小店

邀请码

VIP会员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微信群

投诉/建议联系

support@gebi1.cn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隔壁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56481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