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求助/问答] 买nas硬盘求推荐4T型号

3936 13
发表于 2016-12-1 07:47: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吧兄弟,一起玩一起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txb2d 于 2016-12-1 21:52 编辑

买nas硬盘求推荐4T型号!
本来想买西数nas红盘,但是看很多帖子说红盘很容易坏,有人说监控盘挺好,现在不知道选什么了,求高手给推荐下!
能否分析下nas硬盘盒监控硬盘有什么区别吗?


我又看了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感觉企业盘也不错;有看好了这个型号!大家觉得如何!!! QQ截图20161201215158.png
一些“懂得多”的人会纠结企业级、监控盘的问题。在这之前,我要先请纠结党们明白“你需要什么”、“这是什么”。
先来说为什么这些人想要企业级和监控盘——更高端、更可靠、保修期更长。

非要说企业级比消费级高端,这也就认了吧,但实际上企业级和消费级没有直接可比性的,因为功用和设计侧重点不同,一个不算恰当的举例就是坦克和小轿车的区别。你拆开了说,企业级的盘片更好、磁头更好、马达更好,这有可能,毕竟这些部件也有等级,较高等级的用在企业级上完全合理。但关键在于你买HDD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的盘片、磁头、马达。HDD的关键还在于主控和固件,为企业级使用的固件,策略上一定跟消费级的不同。不说企业级比消费级多的功能,企业级HDD的UBER最低10E15,消费级通常都是10E14。在盘片和磁头没有天差地别的情况下,一个数量级的提升,必然是靠主控和固件做到的。为了保证读写数据正确,企业级可以用更多时间完成一个操作,同时向主控反馈更多操作信息。这些是消费级所不具备的,也是不必要具备的,因为消费级的适用面不需要这些强化措施。

可靠也跟更高端有点关联,但更多人看到的是UBER更高,MTBF更久,AFR更低,并且支持7x24通电。很多人会想“既然7x24通电的MTBF和AFR都这么低,那么我一般日常用应该更低才对”。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用法不一样。企业级盘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使用,确实是7x24不断电的,这也意味着没有磁头升降操作,没有马达启动停止操作,更加不会有突然意外断电,而这些情况都是家用环境用经常遇到的。也就是说,用消费级的用法使用企业级盘,最后的效果也跟消费级盘没有区别。更何况AFR的计算标准跟我们事后统计的返修率并不一样,而且返修率与盘会不会坏并没有必然联系,仅凭几个数字就断言更可靠这本身就不可靠。

保修期更长其实是企业级最实在的优势
,但是这也是有陷阱的。一个是企业级也分级,不同级别的企业级保修期也有不同,还有渠道的不同。就拿希捷的Constellation系列来说,企业级,有三条支系列,2.5寸的Constellation、3.5寸的Constellation ES和3.5寸的Constellation CS。前两者官网标5年保修期,Constellation CS是3年。但你在京东等B2C上买,它们的售后信息里面都是3年保修期,剩下的2年就要你自己负责了。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级HDD并不一定对最终零售消费者提供直接售后服务,代理商也不接受。也就是说你在淘宝买了一块希捷的企业级,过2年卖家关张找不到人了,那这个盘就是无保修的,除非到时候希捷捡到节操了。希捷比较确定是没有这方面保修。西数前不久开通了全线产品对零售消费者的直接RMA服务,当然我手里没有在保修内的WD盘,所以没法实验,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日立和东芝那边的情况不明。所以,如果是图保修而选择5年保的企业级,那么一定要确认好售后渠道。另外,西数黑盘一样是5年保修,价格也没比企业级便宜多少,只图保修没有其他要求也可以选择黑盘。

说了半天企业级,再稍微说一下监控盘。

首先监控盘不是企业级,不是支持7x24的就是企业级,网络存储盘也是7x24。这些盘的大部分参数都跟桌面消费级一样,只是可以7x24通电。甚至你可以认为这就是普通桌面消费级刷个固件就是监控盘,之前讲企业级的时候也有说过固件可以对不同需要而作专门的策略。监控盘最特别的功能是什么,很多人都说的出来——ATA Streaming。但这个功能的意思是什么呢?有人会说,丢弃一定数据保证持续读写连贯性。我告诉你,这是结果,而不是实质。ATA Streaming的实质是,当数据中带有Streaming指令,那么这个操作是限定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的。看到重点了没,1 带有Streaming指令,2 限时完成。也就是说,并不是监控盘不纠错或者随便丢弃数据,首先要带有Streaming指令;带有Streaming指令的数据操作中发生错误也并非不纠错或直接丢弃,能在限时内完成纠错的纠,不能完成就放弃。还有遇到更严重情况,不光是无法纠错,连读写操作都无法完成的,还要在HDD LBA预留位置上记录信息。ATA Streaming的意义是在于保证流式读写的连续性,给每个数据操作安排好固定的时间,让整体不会因为某个操作的延迟而失效。监控盘的真正用途就如其名那样,用来做监控的存储,这可不是一个监控摄像机对应一块监控盘,都是多路监控存在一块或者一组盘里。监控盘可以支持十几条数据流同时写入,Streaming指令就是为了保证整体的可用,所以可以舍弃少数。日常桌面环境根本用不到这种功能。

至于最近炒起来的概念——网络存储盘,或者NAS盘,如果把上面的话看进去了,也就明白了,无非也就是又一个固件的事。对"TLER(西部数据)/CCTL(东芝)/ERC(希捷)"这个功能,很多人理解也有误。TLER/CCTL/ERC既不是RAID必备,也不能防止RAID出错。这个功能的意义见我另一篇帖子——Intel告诉你企业级硬盘和消费(桌面)级硬盘的区别,四-1里面的介绍。TLER/CCTL/ERC并不能避免硬盘读写时发生卡壳,只是可以防止阵列过长时间未响应,有严重问题的盘一样会被踢掉。如果盘运行很顺畅,所有操作请求都能快速得到响应,自然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这个功能也就用不上。因此这些拿TLER/CCTL/ERC作为卖点的网络存储盘有没有用,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是没用。

再补充一点就是,原来TLER/CCTL/ERC这个功能是作为“添头”存在于桌面硬盘中的,比如老款西数绿盘和日立桌面盘,都可以用官方工具开启或者禁用。但后来NAS盘独立出去以后,这项“福利”也就没了,想要的话就要多掏100块钱买新系列。目前已知还明确支持TLER/CCTL/ERC的桌面硬盘只有东芝的DT01ACA200/300(仅2TB和3TB)这两款,神奇的是这块盘同样支持Streaming。

对组阵列的盘霸来说,更应当注重的指标应该是更高一级的UBER水平,而这是桌面、NAS和监控盘都不具备的。这些UBER为10E14的盘,10TB级别是可靠的临界点。如果用4TB的盘组阵列,只要3-4块盘就轻易突破了这个上限。因此如果对数据可靠性要求更高的话,选用UBER至少是10E15的企业级才是更加稳妥选择。

到这里纠结买什么盘的就该告一段落了,我没办法给你推荐一个具体型号,因为没有一个完全靠谱的。按照我上面说的,选择合适自己的就行,重点是售后。

接下来盘到手了,可以开始用了,那么新一轮的纠结也就开始了。比如纠结碟数、产地、固件、金手指有痕迹、噪音、振动、C1、读写曲线不平、MHDD扫完有绿块……

我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MHDD成为入手新硬盘之后需要跑的测试软件了,更有甚者MHDD跑的结果稍有不满意就人道毁灭硬盘要求保修。我不去评价这种人的行为,我只能说新盘就拿去跑MHDD是多此一举,真有早期故障不用MHDD也能发现,而且少有售后承认MHDD的结果。

至于其他的那些,硬盘厂商承诺的仅有产品标称的容量和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一段期间的保修期。没必要刻意去纠结碟数、产地、固件这些,除非卖家向你做了确实承诺,而实物与承诺不符。希捷酷鱼14代的2TB确实有2碟装和3碟装两个版本,而且一直都并存,官方的Datasheet里面,2TB就是3碟装,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收到3碟装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已经在用SSD做主盘了,作为从盘和存储盘的HDD性能有多高真的很重要吗?即使是作为系统盘用,2碟还是3碟的区别也没大到可以在日常应用中有明显感觉。

然后就是让很多人十分头疼的“C1问题”。结论就是一个——这根本不是问题。如果C1是问题,那么这会导致返修率增高,而返修率增高受影响最大的是硬盘生产商,硬盘生产商不会做这种对自己和消费者都不利的策略。但C1确实很恼人,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自己放宽心,这是正常现象,安心接受就是,保修期内挂了就售后,过了保修期这也就是大限已到,别想太多。如果能从什么“偏方”物理上解决问题,比如AAM/APM开到最大或者刷固件禁用掉C1,那也是一种方法,可行性因人而异。整体来说,家用的硬盘,除去早期故障外,死于意外事故,比如摔坏、各种供电事故的,比自然死亡的要多得多。

接下来,正常使用中,HDD逐渐老化、出现坏道,这些也都是很正常的,完全没有必要发现有重映射事件就瞎咋呼。总结一点就是,只要还能看到HDD给你发警告,那么这盘就还能用,不过就是根据警告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彻底死了就什么警告都没有了。一般来说,我们使用SMART检测或者通过观感来发现问题,但就像之前说的,一些数值上的“异常”和“不适感”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一个是不了解某些数值的定义,比如SMART里面的重映射计数、通电时间和温度,这些值的定义在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型号上可能有差别。比如重映射的单位是扇区、块还是字节数,通电时间的单位是小时还是分/秒,温度是分三段分别表示当前温度、历史最高温和历史最低温。在你不了解具体的定义,仅从检测软件看到数字,往往会产生误解,甚至检测软件本身就会误导你,比如有软件BUG,并不支持对新盘的检测等。而“不适感”更是很主观的,比如噪音增大、开程序变慢,不能否认可能是老化或者故障的前兆,但也不要无端地去“制造”问题,有怀疑,那么就要验证。像CDI这样的泛用SMART检测软件只能给你一个大概,它对盘健康状况的评估是基于它的算法的,CDI说这块盘危险了并不能作准,而应以制造商提供的官方工具来判别,比如希捷的SeaTools。用官方工具做检测,有问题会提供故障代码,然后可以凭这个代码到官网查询保修信息,并获得售后途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CDI这样的通用软件去做定期或不定期的查看,做到早发现,但要确认一个问题就必须使用官方工具,一般售后只认自家厂提供的官网工具,只有超良心的售后才会支持第三方的结论。当然,这是对保修期内的盘来说的,大部分的盘正常使用撑过保修期都不是大问题,而过了保修期以后可能很快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候就要自己解决了。我推荐有能力的玩家自己去解决问题,特别是像坏道这样的,因为在初期并不会导致整盘报废,经过合理处置,虽然不保证能修复,但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坏道的检测与修复才应该请出MHDD,毕竟这是最彻底的工具。不习惯黑底白字和命令行界面的,还可以用我推荐过的Hard Disk Sentinel进行修复,或者直接用它作为SMART监控器,常驻于后台。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在于如何妥当解决问题,并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想大多数人不会丢弃硬盘,即使盘已经过时或者有其他原因不再使用,一些人选择保留当纪念品,还有人选择出二手。对于出二手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记得做彻底擦除。我们常用的HD Tune里面就有多种擦除方式,35遍的暴力擦除可以保证不是水表级单位都无法轻易恢复数据。当然这只是最起码的数据安全意识,真存有无法形容般重要的数据,即使废弃也要做彻底销毁,是粉粹还是铝热剂烧化就看你能不能办到了。这一点,对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来说就更为重要。而且并不仅限于看得见的硬盘,一些大型印刷设备里面同样有硬盘或者其他存储器,在废弃之前一样要做好销毁工作。

硬盘也就到此为止,一句话总结就是少去纠结,生活会更美好。

评论13

wanghunyisan 发表于 2016-12-1 10:06:20 | 查看全部
个人认为不要人云亦云,两块4T的红盘,用了一年多目前没啥问题。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娱个乐Lv.10 发表于 2016-12-1 10:55:36 | 查看全部
用的希捷NAS盘,暂时还行。桌面的倒是坏了两块1T的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dgiuobinLv.10 发表于 2016-12-1 15:24:17 | 查看全部
日立的不错,HUS726040ALE610,就是吵了点。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txb2dVIPLv.4 发表于 2016-12-1 21:21:24 | 查看全部
dgiuobin 发表于 2016-12-1 15:24
日立的不错,HUS726040ALE610,就是吵了点。

这个多少钱4T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09109lfLv.6 发表于 2016-12-1 21:45:31 | 查看全部
求安心   都上NAS专用盘啊     


个人建议   主力盘 4TB 红盘 或者 希捷的 酷狼   

其他的随意   比如 东芝 3TB    相对而言  价格最实惠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09109lfLv.6 发表于 2016-12-1 21:47:08 | 查看全部
京东  app 首页 抢购    红盘   3TB 799     4TB  999  都是正常价

有卷叠加 小金库或者白条 更便宜   

我是去年  11-11    760左右到手3TB的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txb2dVIPLv.4 发表于 2016-12-1 21:47:42 | 查看全部
109109109lf 发表于 2016-12-1 21:45
求安心   都上NAS专用盘啊     

其实我想上企业盘了,看了文章企业盘也很好!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09109lfLv.6 发表于 2016-12-1 21:48:14 | 查看全部
东芝 监控  3TB   550左右到手      

到目前为止     两块3TB 都一切正常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txb2dVIPLv.4 发表于 2016-12-1 21:48:19 | 查看全部
109109109lf 发表于 2016-12-1 21:45
求安心   都上NAS专用盘啊     

一些“懂得多”的人会纠结企业级、监控盘的问题。在这之前,我要先请纠结党们明白“你需要什么”、“这是什么”。
先来说为什么这些人想要企业级和监控盘——更高端、更可靠、保修期更长。

非要说企业级比消费级高端,这也就认了吧,但实际上企业级和消费级没有直接可比性的,因为功用和设计侧重点不同,一个不算恰当的举例就是坦克和小轿车的区别。你拆开了说,企业级的盘片更好、磁头更好、马达更好,这有可能,毕竟这些部件也有等级,较高等级的用在企业级上完全合理。但关键在于你买HDD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的盘片、磁头、马达。HDD的关键还在于主控和固件,为企业级使用的固件,策略上一定跟消费级的不同。不说企业级比消费级多的功能,企业级HDD的UBER最低10E15,消费级通常都是10E14。在盘片和磁头没有天差地别的情况下,一个数量级的提升,必然是靠主控和固件做到的。为了保证读写数据正确,企业级可以用更多时间完成一个操作,同时向主控反馈更多操作信息。这些是消费级所不具备的,也是不必要具备的,因为消费级的适用面不需要这些强化措施。

可靠也跟更高端有点关联,但更多人看到的是UBER更高,MTBF更久,AFR更低,并且支持7x24通电。很多人会想“既然7x24通电的MTBF和AFR都这么低,那么我一般日常用应该更低才对”。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用法不一样。企业级盘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使用,确实是7x24不断电的,这也意味着没有磁头升降操作,没有马达启动停止操作,更加不会有突然意外断电,而这些情况都是家用环境用经常遇到的。也就是说,用消费级的用法使用企业级盘,最后的效果也跟消费级盘没有区别。更何况AFR的计算标准跟我们事后统计的返修率并不一样,而且返修率与盘会不会坏并没有必然联系,仅凭几个数字就断言更可靠这本身就不可靠。

保修期更长其实是企业级最实在的优势
,但是这也是有陷阱的。一个是企业级也分级,不同级别的企业级保修期也有不同,还有渠道的不同。就拿希捷的Constellation系列来说,企业级,有三条支系列,2.5寸的Constellation、3.5寸的Constellation ES和3.5寸的Constellation CS。前两者官网标5年保修期,Constellation CS是3年。但你在京东等B2C上买,它们的售后信息里面都是3年保修期,剩下的2年就要你自己负责了。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级HDD并不一定对最终零售消费者提供直接售后服务,代理商也不接受。也就是说你在淘宝买了一块希捷的企业级,过2年卖家关张找不到人了,那这个盘就是无保修的,除非到时候希捷捡到节操了。希捷比较确定是没有这方面保修。西数前不久开通了全线产品对零售消费者的直接RMA服务,当然我手里没有在保修内的WD盘,所以没法实验,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日立和东芝那边的情况不明。所以,如果是图保修而选择5年保的企业级,那么一定要确认好售后渠道。另外,西数黑盘一样是5年保修,价格也没比企业级便宜多少,只图保修没有其他要求也可以选择黑盘。

说了半天企业级,再稍微说一下监控盘。

首先监控盘不是企业级,不是支持7x24的就是企业级,网络存储盘也是7x24。这些盘的大部分参数都跟桌面消费级一样,只是可以7x24通电。甚至你可以认为这就是普通桌面消费级刷个固件就是监控盘,之前讲企业级的时候也有说过固件可以对不同需要而作专门的策略。监控盘最特别的功能是什么,很多人都说的出来——ATA Streaming。但这个功能的意思是什么呢?有人会说,丢弃一定数据保证持续读写连贯性。我告诉你,这是结果,而不是实质。ATA Streaming的实质是,当数据中带有Streaming指令,那么这个操作是限定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的。看到重点了没,1 带有Streaming指令,2 限时完成。也就是说,并不是监控盘不纠错或者随便丢弃数据,首先要带有Streaming指令;带有Streaming指令的数据操作中发生错误也并非不纠错或直接丢弃,能在限时内完成纠错的纠,不能完成就放弃。还有遇到更严重情况,不光是无法纠错,连读写操作都无法完成的,还要在HDD LBA预留位置上记录信息。ATA Streaming的意义是在于保证流式读写的连续性,给每个数据操作安排好固定的时间,让整体不会因为某个操作的延迟而失效。监控盘的真正用途就如其名那样,用来做监控的存储,这可不是一个监控摄像机对应一块监控盘,都是多路监控存在一块或者一组盘里。监控盘可以支持十几条数据流同时写入,Streaming指令就是为了保证整体的可用,所以可以舍弃少数。日常桌面环境根本用不到这种功能。

至于最近炒起来的概念——网络存储盘,或者NAS盘,如果把上面的话看进去了,也就明白了,无非也就是又一个固件的事。对"TLER(西部数据)/CCTL(东芝)/ERC(希捷)"这个功能,很多人理解也有误。TLER/CCTL/ERC既不是RAID必备,也不能防止RAID出错。这个功能的意义见我另一篇帖子——Intel告诉你企业级硬盘和消费(桌面)级硬盘的区别,四-1里面的介绍。TLER/CCTL/ERC并不能避免硬盘读写时发生卡壳,只是可以防止阵列过长时间未响应,有严重问题的盘一样会被踢掉。如果盘运行很顺畅,所有操作请求都能快速得到响应,自然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这个功能也就用不上。因此这些拿TLER/CCTL/ERC作为卖点的网络存储盘有没有用,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是没用。

再补充一点就是,原来TLER/CCTL/ERC这个功能是作为“添头”存在于桌面硬盘中的,比如老款西数绿盘和日立桌面盘,都可以用官方工具开启或者禁用。但后来NAS盘独立出去以后,这项“福利”也就没了,想要的话就要多掏100块钱买新系列。目前已知还明确支持TLER/CCTL/ERC的桌面硬盘只有东芝的DT01ACA200/300(仅2TB和3TB)这两款,神奇的是这块盘同样支持Streaming。

对组阵列的盘霸来说,更应当注重的指标应该是更高一级的UBER水平,而这是桌面、NAS和监控盘都不具备的。这些UBER为10E14的盘,10TB级别是可靠的临界点。如果用4TB的盘组阵列,只要3-4块盘就轻易突破了这个上限。因此如果对数据可靠性要求更高的话,选用UBER至少是10E15的企业级才是更加稳妥选择。

到这里纠结买什么盘的就该告一段落了,我没办法给你推荐一个具体型号,因为没有一个完全靠谱的。按照我上面说的,选择合适自己的就行,重点是售后。

接下来盘到手了,可以开始用了,那么新一轮的纠结也就开始了。比如纠结碟数、产地、固件、金手指有痕迹、噪音、振动、C1、读写曲线不平、MHDD扫完有绿块……

我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MHDD成为入手新硬盘之后需要跑的测试软件了,更有甚者MHDD跑的结果稍有不满意就人道毁灭硬盘要求保修。我不去评价这种人的行为,我只能说新盘就拿去跑MHDD是多此一举,真有早期故障不用MHDD也能发现,而且少有售后承认MHDD的结果。

至于其他的那些,硬盘厂商承诺的仅有产品标称的容量和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一段期间的保修期。没必要刻意去纠结碟数、产地、固件这些,除非卖家向你做了确实承诺,而实物与承诺不符。希捷酷鱼14代的2TB确实有2碟装和3碟装两个版本,而且一直都并存,官方的Datasheet里面,2TB就是3碟装,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收到3碟装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已经在用SSD做主盘了,作为从盘和存储盘的HDD性能有多高真的很重要吗?即使是作为系统盘用,2碟还是3碟的区别也没大到可以在日常应用中有明显感觉。

然后就是让很多人十分头疼的“C1问题”。结论就是一个——这根本不是问题。如果C1是问题,那么这会导致返修率增高,而返修率增高受影响最大的是硬盘生产商,硬盘生产商不会做这种对自己和消费者都不利的策略。但C1确实很恼人,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自己放宽心,这是正常现象,安心接受就是,保修期内挂了就售后,过了保修期这也就是大限已到,别想太多。如果能从什么“偏方”物理上解决问题,比如AAM/APM开到最大或者刷固件禁用掉C1,那也是一种方法,可行性因人而异。整体来说,家用的硬盘,除去早期故障外,死于意外事故,比如摔坏、各种供电事故的,比自然死亡的要多得多。

接下来,正常使用中,HDD逐渐老化、出现坏道,这些也都是很正常的,完全没有必要发现有重映射事件就瞎咋呼。总结一点就是,只要还能看到HDD给你发警告,那么这盘就还能用,不过就是根据警告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彻底死了就什么警告都没有了。一般来说,我们使用SMART检测或者通过观感来发现问题,但就像之前说的,一些数值上的“异常”和“不适感”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一个是不了解某些数值的定义,比如SMART里面的重映射计数、通电时间和温度,这些值的定义在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型号上可能有差别。比如重映射的单位是扇区、块还是字节数,通电时间的单位是小时还是分/秒,温度是分三段分别表示当前温度、历史最高温和历史最低温。在你不了解具体的定义,仅从检测软件看到数字,往往会产生误解,甚至检测软件本身就会误导你,比如有软件BUG,并不支持对新盘的检测等。而“不适感”更是很主观的,比如噪音增大、开程序变慢,不能否认可能是老化或者故障的前兆,但也不要无端地去“制造”问题,有怀疑,那么就要验证。像CDI这样的泛用SMART检测软件只能给你一个大概,它对盘健康状况的评估是基于它的算法的,CDI说这块盘危险了并不能作准,而应以制造商提供的官方工具来判别,比如希捷的SeaTools。用官方工具做检测,有问题会提供故障代码,然后可以凭这个代码到官网查询保修信息,并获得售后途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CDI这样的通用软件去做定期或不定期的查看,做到早发现,但要确认一个问题就必须使用官方工具,一般售后只认自家厂提供的官网工具,只有超良心的售后才会支持第三方的结论。当然,这是对保修期内的盘来说的,大部分的盘正常使用撑过保修期都不是大问题,而过了保修期以后可能很快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候就要自己解决了。我推荐有能力的玩家自己去解决问题,特别是像坏道这样的,因为在初期并不会导致整盘报废,经过合理处置,虽然不保证能修复,但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坏道的检测与修复才应该请出MHDD,毕竟这是最彻底的工具。不习惯黑底白字和命令行界面的,还可以用我推荐过的Hard Disk Sentinel进行修复,或者直接用它作为SMART监控器,常驻于后台。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在于如何妥当解决问题,并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想大多数人不会丢弃硬盘,即使盘已经过时或者有其他原因不再使用,一些人选择保留当纪念品,还有人选择出二手。对于出二手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记得做彻底擦除。我们常用的HD Tune里面就有多种擦除方式,35遍的暴力擦除可以保证不是水表级单位都无法轻易恢复数据。当然这只是最起码的数据安全意识,真存有无法形容般重要的数据,即使废弃也要做彻底销毁,是粉粹还是铝热剂烧化就看你能不能办到了。这一点,对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来说就更为重要。而且并不仅限于看得见的硬盘,一些大型印刷设备里面同样有硬盘或者其他存储器,在废弃之前一样要做好销毁工作。

硬盘也就到此为止,一句话总结就是少去纠结,生活会更美好。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09109lfLv.6 发表于 2016-12-1 21:52:22 | 查看全部
txb2d 发表于 2016-12-1 21:48
一些“懂得多”的人会纠结企业级、监控盘的问题。在这之前,我要先请纠结党们明白“你需要什么”、“这是 ...

这位大胸弟   发这么多   ?    都说的很清楚啊    “求安心”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09109lfLv.6 发表于 2016-12-1 21:54:10 | 查看全部
txb2d 发表于 2016-12-1 21:47
其实我想上企业盘了,看了文章企业盘也很好!

什么盘都不靠谱   

数据 特别是 重要数据   比如 客户资料 说出来文档 等等   做好备份  甚至 多处冷盘备份才靠谱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09109lfLv.6 发表于 2016-12-1 21:54:59 | 查看全部
txb2d 发表于 2016-12-1 21:47
其实我想上企业盘了,看了文章企业盘也很好!

什么盘都不靠谱   

数据 特别是 重要数据   比如 客户资料 说出来文档 等等   做好备份  甚至 多处冷盘备份才靠谱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dgiuobinLv.10 发表于 2016-12-6 12:14:51 | 查看全部

马云网。1058.

QQ图片20161206121350.png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淘宝小店

邀请码

VIP会员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微信群

投诉/建议联系

support@gebi1.cn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隔壁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56481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